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列表 >> 标题

建筑遗产与环境研究室开展溧阳文物安全风险调研评估工作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遗产与环境工作室

6月27日-6月29日,李永辉副教授带领建筑遗产与环境研究室的二十余名同学在江苏省常州溧阳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文物安全风险调研评估工作,对中华曙猿化石地点等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淳化阁帖石、合剌普华墓等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现场调研、记录以及后期评估结果总结等工作。

研究室成员在中华曙猿化石地点合影

溧阳位于常州市西南,是一座自然环境优渥、人文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邑。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此,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商周时代的印纹陶文化时期,并于秦代建县,拥有2000余年建县史。另外,溧阳市革命历史底蕴丰厚,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竹箦镇水西村成立,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革命遗产。

6月27日,在溧阳市博物馆黄诚部长的引领下,李老师与研究室的同学们首先来到了国保单位中华曙猿化石地点。中华曙猿化石地点位于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考古专家在此发现了距今约4500万年前中始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上万块,称“上黄动物群化石”,其中高级灵长类动物化石称“中华曙猿”,即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2000年,中美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联合发表论文表明:高级灵长类的起源在中国。首先,李老师为同学们集体讲解了调研文保单位时需要注意的信息,以及进行周边环境拍照的方法,紧接着同学们顶着烈日徒步登上山坡,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对文物点进行勘察和记录。随后,课题组依次对舍头桥、合剌普华墓、史贻直墓和观莲桥进行了调研和评估。

调研讨论

调研讨论

调研观莲桥合影

6月28日,李老师与研究室一行人驱车前往了宋巷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一同感受和领会了伟大革命先辈们在战争年代不怕吃苦、英勇奉献的精神,更加坚定了新时代我们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的决心,李老师就此文保点进行勘察后,给同学们讲解了同类型文保点的调研方法和评估要点。

李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建筑类文保点的调研要点

而后课题组前往溧阳竹箦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其中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原为李氏宗祠,又名“光裕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祠堂共三进四厢二十五间,建筑内回廊雕窗,斗拱画梁。同学们首先对此处进行了平面草图绘制,然后对文物三防(安防、消防、防雷)状况进行了记录,就此李老师指出,建筑院落内的大树在防雷方面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应该加强防雷措施,该文保单位负责人对此表示赞同。

在宋巷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进行党日活动

接着,课题组前往秦堂山遗址和神墩遗址两个遗址类文保点进行调研。结束了一天的调研工作后,李永辉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天目湖,欣赏了湖畔落日景色,感受了祖国山河的秀美。在天目湖畔,同学们心情愉悦,白天工作时的辛苦与疲劳一扫而空,对溧阳的热爱又增添了一分。

研究室在神墩遗址的现场调研

研究室成员在天目湖合影

6月29日,也是此行的最后一天,李老师与研究室的同学们来到了梅岭玉矿遗址和牛场窑群遗址。牛场窑群遗址位于戴埠镇牛场村,共有14处,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华神山窑址群,占地十余亩,陶片堆积十余米。据考证,该处遗址为南宋岳飞抗金为军队烧制陶制军用器皿的窑场群。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处进行了两线(保护范围线、建设控制地带线)的考察,并用航拍器进行了整体鸟瞰图的拍摄。

研究室成员在梅岭玉矿遗址合影

6月29日下午,研究室的同学们在住宿点进行了一次总结会议,六个小组分别发言指出本组负责文保点的现状问题所在,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查漏补缺,争取高质量完成本次溧阳文物评估工作。本次为期三天的溧阳文物评估工作,李永辉副教授进行总体规划与部署,研究室的博士生同学起带头和引领作用,极大地加强了研究室全体同学对遗产保护的认知与现场实践合作能力,为后续溧阳市文保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即将步入研究生生活的准研一同学们未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同时更是增强了建筑遗产与环境研究室全体师生的感情与凝聚力。